以“中山”为名一艘战舰话百年风云

  文物打捞       |      2025-11-12 15:01:58

  

以“中山”为名一艘战舰话百年风云(图1)

  在武汉金口,有一艘以他名字命九游官方app名的战舰,静泊于长江之畔。它亲历了从护法运动到武汉会战的烽火岁月,是近代中国百年风云的见证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之滨,金口古镇。牛头山、金鸡山、槐山三山环抱下的金鸡湖碧波荡漾,绿树葱茏。

  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博物馆就坐落在山下湖畔,它独特的外形犹如一艘英姿飒爽的战舰蓄势待发,这里就是中山舰博物馆。自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的炎黄子孙远道而来,瞻仰中山舰,祭奠在武汉保卫战中英勇殉难的烈士,缅怀中华民族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中山舰是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从1913年到1938年,服役25年,其间它作为正义进步的力量,亲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两次东征、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建立了卓越功勋。

  永丰舰舰长62.1米,宽8.9米,型深4.5米,吃水2.4米,排水量780吨,功率1350马力,时速13.5海里。舰上可装煤150吨、淡水16吨,舰员为108-140人。在同型炮舰中,永丰舰性能较先进,火力较强。自服役以来,这艘军舰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1915年,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立即发布《讨袁檄文》,李鼎新、曾兆麟等率领永丰、海新等主力舰在上海起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护国军行列。1917年,段祺瑞执掌北京政权,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和国会,程璧光率永丰等10艘军舰,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不久,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次年,程璧光率领永丰等舰配合陆军歼灭了龙济光军队。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下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宋庆龄登上永丰舰。从6月16日到8月9日,孙中山在舰上发令指挥平叛。

  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由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下令,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更名后的第2年,就发生了著名的“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18日,权势逐渐壮大的蒋介石实施了一个“一箭双雕”的阴谋:令海军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将中山舰开到黄埔候用。翌日,中山舰听命驶进黄埔后,蒋介石却反咬一口,说中山舰擅自行动,是共产党别有用心。蒋介石随即命令逮捕李之龙,扣押中山舰,驱逐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共产党员。这一事件不仅打击了汪精卫及国民党左派,同时排挤了共产党人,夺取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指挥权,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山舰等49艘军舰被调入长江,护卫南京国民政府。

  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蒋介石、陈诚等国民党军政首脑在武汉组织战防;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也来到武汉,扩大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万军民投身武汉保卫战。战斗打到哪里,中山舰就驶向哪里。

  为打破日军的长江跃进战略,中山舰与“永绩”“楚观”“楚谦”等舰船,在海军部长陈绍宽的指挥下,在长江中游执行空防、巡逻、布雷等任务。1938年10月,日军已逼近武汉外围,中国海军司令部迁至岳阳,中山舰往返于武汉、岳阳之间,护运军政要员和战略物资,负责警戒金口至嘉鱼、新堤沿江一带。当时,为了支援武汉外围防空火力,中山舰主、副炮已被拆下,补充在沿岸几个防御工事上。

  1938年10月24日上午,中山舰在金口江面巡逻,一架日军侦察机在军舰上空盘旋。

  当日机进入火力射程时,舰长萨师俊下令开炮,敌机飞离。战斗即将来临,萨师俊立即进行作战部署。下午3点,6架敌机排成一字鱼贯式轰炸队形,向着中山舰俯冲而下。攻击中山舰的是日本海军第十五航空队水上轻型轰炸机群,这场海空大战进行了1小时15分钟,敌机轮番在较高空域对中山舰投弹轰炸,江面上水柱冲天而起,浪花四溅。中山舰在浪头上起伏,舰首、舰尾和左右两舷火炮齐发,向敌机反击。敌机为避开炮击,只在高空投弹,不敢低飞俯冲,未能命中舰体。舰上火炮也因敌机飞行过高,没有击中目标。正激战间,中山舰舰首高射炮发生卡壳,左右两舷机关炮也发生故障,致命危机到来。敌机立即变高空飞行为轮番俯冲,低空投掷炸弹。第1颗炸弹于舰尾左舷水下爆炸,船壳破裂进水,舵机损坏,转动失灵。第2颗炸弹落于右舷水中爆炸,紧接着是第3颗、第4颗。大约3分钟后,军舰进水漫过4尺,动力操作失灵,舰体开始左倾。更糟的是,第5颗炸弹在舰首爆炸,驾驶台被穿透,甲板、前望台均被炸翻,8名炮手当场牺牲。弹药箱随即爆炸,大火弥漫,海图室、舵房被炸起九游官方app火。舰长萨师俊右腿被炸飞,左腿和右臂同时被炸成重伤。

  然而,中山舰已经失去动力,又多处漏水,大量江水急剧涌入舱室,舰体完全失控。副舰长吕叔奋和枪炮长魏振基、电讯官张嵩龄抢至萨师俊身边,只见萨师俊忍痛坐在血泊中,顽强地指挥官兵将舰靠岸搁浅,以防沉没,但中山舰已无法驶向搁浅处。萨师俊命令受伤官兵尽快离舰:“诸人尽可离舰就医,唯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几分钟后,日机再一次结队而来,萨师俊与多名官兵中弹落水,中山舰一声巨响,轰然沉入江中……打捞与修复

  1986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之际,一批参加武汉纪念活动的专家和名人首次提议

  。谁也没想到,这一提议立刻引发滔滔“巨浪”,首先是江苏,随后广东也参加进来,一场长达10年的中山舰打捞、陈列权之争在湖北、江苏和广东3省之间展开,牵动了无数华夏子孙的心。1995年11月24日,国务院授权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由湖北省打捞、保护中山舰。

  1997年1月28日上午10时,武汉金口大军山江面,冬云低垂,寒风凛冽,海内外各界人士近万人面对波涛迎风肃立。这是一个庄严而凝重的历史时刻:

  沉没于江底59年的中山舰即将出水。这场打捞工作自1996年11月12日正式启动,历时78天,一代名舰终于重见天日。随后,中山舰被运到湖北造船厂(现南华公司)。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中山舰修复方案》,将中山舰

  的要求,湖北造船厂对中山舰进行整体修复,包括舰体修复,舰体及舰载设备文物(机械部分)除锈保护,舱室复原,整体涂装、保护等四大部分。由于缺少原始资料,加之毁坏严重,要做到“修旧如旧”十分困难,许多工艺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全靠工人们的惊人毅力和智慧才得以完成的。为了更换中山舰左侧甲板,工人们抡起18磅重的大锤,在炎热的天气里,将1.5厘米厚的钢板一锤一锤敲打成标准的舰体曲线。舰上文物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中山舰上的每一个物件,甚至一小块地板都是珍贵文物。一位工人在为主机舱清除锈蚀时发现一块铜牌,第一时间交给文物工作组组长,这就是

  “中山舰身份证”——永丰舰的出厂标牌,上面刻有“1912年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等重要铭文。正是根据这块标牌,才确定永丰舰为日本长崎造船所制造,这件文物被定为一级文物。经过清理保护,共搜集、整理出与中山舰同时出水的文物5938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出水文物中有一级文物51件(套)、二级文物 24件、三级文物49件,使中山舰博物馆成为武汉市一级文物最多的文博单位。2001年9月,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竣工,恢复了1925年永丰舰的历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被敌机炸沉的历史痕迹:

  它既是革命先驱探索救国救民出路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为国宝安家,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共同的情结。1999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中山舰项目整体移交武汉市。

  2004年8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按照“史以地近”的原则,决定将中山舰陈列于金口,确定了采用固定陈列的方案,在金口长江堤内金鸡湖畔,为中山舰建造博物馆。2011年9月26日,中山舰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按照舰不离水的原则,中山舰停驻在金鸡湖上的船形陈列馆内。

  ,分为五大区域:英烈缅怀纪念区,位于牛头山上,由25烈士纪念碑、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和观江平台组成;武汉会战纪念区,包括陆战区、海战区、空战区、人民抗战区和胜利广场,它以实体景观记录了中山舰的风雨历程及武汉会战等重大事件;中山舰纪念区,简洁的几何体块穿插与组合,雄浑刚劲,气势恢宏,勾勒出中山舰博物馆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和平家园区,绿树掩映,蜿蜒的湖岸线形成自然湿地;商业服务配套区,为游客提供周到、便捷的休闲服务。牛头山上,25根擎天立柱,仿佛昂首挺立的25名殉难英烈,深情召唤着名舰再次起航。

  金鸡湖湖畔环湖行道旁,《血染大江》《全民抗战》《万家岭大捷》《中山公园受降》等大型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军民奋勇抗日的恢弘场景。中山舰博物馆圆形天井处是巨幅写实油画《一代名舰》,由著名画家唐小禾创作,画长16米、高4米,孙中山在中山舰指挥平叛、中山舰与日机鏖战、修复后的中山舰上岸进馆的场景历历在目。陈列馆内,数千件珍贵文物静默无声,《金口血战》声光电场景通过应用半景画、仿真雕塑、三维动画、舞台灯光音响及多媒体融合技术等综合展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当年中山舰在金口水域与日机浴血奋战的真实场面……三山静默,长江无语,历史的脚步奔腾不息!也许,

  再没有第二艘战舰能像中山舰这样让华夏儿女魂牵梦萦,也很难找出第二件实体文物像中山舰这样承载着中华儿女曾经的伤痛和悲壮、牺牲与梦想。今天,中山舰以饱经沧桑的身姿,沐浴着新世纪的晨曦,呼吸着新时代的气息,以挚热的民族情怀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引吭高歌。好书推荐